新华社南昌12月28日电(黄浩然、韦佳玥)时令寒冬慢跑15分钟算不算运动,清晨六点的南昌城风雨交加,十几个穿着全套运动活动 装的跑者聚集在朝阳大桥下做着赛前热身 运动活动 。他们是江西巅风长跑练习 营的学员,正在进行冬日例行练习 ——20公里,是今早的练习 目标。
因为热爱,所以风雨无阻。无论严寒酷暑,这些长跑练习 营的学员都坚守 用脚步丈量大地,传递快跑 的力量。

巅风长跑练习 营于2017年创立。当时中国各地掀起“长跑热”,爱好耐力跑 的人越来越多。2016年南昌举办第一届国际马拉松赛 时,当时已参加过近20场马拉松赛 的李航萌生了一个“大胆”的想法:创立一个规范有序的练习 组织,为业余耐力跑 爱好者提供指导,帮助他们科学健身运动练习 。
为了把练习 营办起来,李航首先去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地参加相关培训,取得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,然后办手续、找场地、招募学员。“虽然不是官方的机构,但至少传递的是长跑文化圈里认可的东西。我希望大家能通过缓步 促进身心强健 。”李航说。
练习 营创办之初,李航立下三条原则:非公益、非商业、非竞赛 。对于看似矛盾的前两条原则,他解释说,没法做公益是因为公益组织零散、不好管理,而练习 营需要资金发挥造血功能,但过度商业化又违背了练习 营宗旨, 足球快讯所以他只收取基本的费用。
巅风练习 营收费是一期1500元,极限运动视界时间跨度半年, 法甲新闻网一周两次集训,平均下来一次练习 费用仅在30元左右。而在北京、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同类练习 营,价格可能翻几倍。“在江西我是第一个敢这么做,而且能够做得下去的。”李航说。
“练习 营指导教练员”并非李航的主业,他利用业余时间为练习 营设计课表、写公众号、剪辑视频,为学员答疑解惑。在学员们练习 时,李航就骑着电动车,拿稳定器举着手机,游泳快讯一路跟拍他们的动作,随时纠正。

“长跑跑者都是优秀的自我管理者和时间管理者。”李航笑道,大家都在力所能及地去“发热”。
“小组长”万花珍作为练习 营里资历最老、也最积极热心的学员之一,拿着装姜茶的热水壶、纸杯和折叠小桌在朝阳大桥上设置了临时的“补给站”。每当有跑友在旁边停歇,她就为他们倒好热气腾腾的姜茶。“大家都会互相帮助的,我们就像相亲相爱的一家人。”她说。
除万花珍外,补给站边还站着手持相机的摄影师云辉。每逢练习 营周末练习 ,他就自愿来为跑友们拍照。“看这张多好,所有人正好在一个菱形里。”云辉满意地看着自己刚刚抓拍到的照片。“我帮他们拍照好几年了。”他顿了顿,然后补充道,“只帮这个队伍 拍照。”
队伍 ,或许是对巅风长跑练习 营最好的概括。所有人因为共同的热爱聚集到一起,在日常练习 中相互激励、共同成长。

跑者符睿深切感受到练习 营的“温度”,是2021南昌马拉松赛 因疫情延期后,练习 营自行举办的一场“民间长跑”。在派出所工作的跑友负责防疫备案,各跑友家属到场提供补给,参赛包、号码布一样不少,两个跑友甚至拉来了自己公司的赞助。赛事 结束后,还煞有介事地举办了“颁奖典礼”,在跑友们的掌声和欢笑里,官方赛事延期的遗憾竟也得以弥补。
“巅,指身心竞技状态 处于一定的高度;风,代表自由。”李航这样解读练习 营名称的由来。与一线城市规模化、商业化的长跑练习 营相比,它的确是自由随性的,但指导教练员和全体学员的情怀与付出使它回归了大众 健身运动练习 的本质。
早上八点半,天已全亮。李航陪伴着学员们度过了又一个清晨。跑完20公里,此时已雨过天晴,灿烂洒满江面。谈起今后的练习 营慢跑15分钟算不算运动,李航说:“岁月终是漫长,唯有热爱不变。”